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旅游 >  >> 
中职学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_天天讯息
来源: 东方资讯      时间:2023-03-29 12:23:44


(资料图)

张振魁

中职教育是我国职业教育的主体,为社会培养了大量的技能型人才和具有高素质的劳动者。随着网络信息技术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如何加强中职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使其能够适应新形势的发展,已成为当前中职教育的课题。衡水卫生学校十分注重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积极探索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思路、新方法。

理念育人。树立立德树人理念,在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等课程体系与环节中贯穿德育教育,针对性开展社会、职业、家庭、个人层面道德素质理论教育和行为指引。树立以文育人理念,要求教师把握传统文化、革命文化、时代文化创造、发展、沉淀、融合、演变、传承的历史规律,将文化元素与现代科技融合,与校园环境融合。树立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理念,学校教职工、家庭成员、企业与社会组织都负有学生成长成才引路人的责任,营造校家、校企、校社等互联共通实践格局。

队伍育人。学校打造思政教育育人模式。配齐建强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和党务工作队伍,推动思政课教师、党务工作者、专任教师三支队伍协同配合、融合互补,确保“三全育人”成为全校师生的思想共识和行动自觉。学校组建班子成员、支部书记、思政课教师、班主任为主力的宣讲团。每月在校园定期宣讲一次,将思政故事融入校园文化生活。建设协同互助的校外队伍。充分挖掘校外育人资源,协同校外各方力量,形成育人合力。组织开展“亲子共建”家庭活动,让学生家长积极为学校思政工作献言献策。通过跟岗访学、顶岗实践等方式加大“双师型”教师培养力度,构建产学研三位一体育人网络,强化学生思想价值观教育。

课程育人。领导班子发挥头雁效应。学校党委落实主体责任,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作为学校加强党的建设以及意识形态工作的标志性工程摆上重要议程,建立健全领导班子讲思政课以及定期听课、评课制度,书记、校长带头多次讲党课、思政课。注重发挥思政课主渠道作用,在思政课堂中邀请抗疫医护人员、优秀毕业生走进课堂,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汲取榜样的力量。构建课程思政大格局。书记、校长每月主持召开一次课程思政专题推进会和经验交流会,深入挖掘各类课程中蕴含的思政元素,融入红色基因,建立“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目标导向、任务驱动”的课程思政建设机制。

平台育人。开设思政教育主题实践活动,实现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联动。学校开创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政实践教育模式,每个月设立不同的活动主题,每个主题再细化为五个模块,五个模块之间学习内容逐层深入。开展志愿者在行动活动,在第二课堂中彰显责任担当。学校充分发挥医学专业优势,组织学生走向基层,走向社区,每年为社区居民提供免费义诊、科普宣传,为福利院进行义务劳动,为养老院进行志愿服务1000余人次。构建网络育人平台,在第三课堂中实现线上线下联动。通过QQ、微信、抖音等新媒体,采用慕课、微课、微视频等方式实现教师与学生的互动。结合教学实践示例,融入文创产品,形成口袋书,随时随地学习,以喜闻乐见的方式让党的创新理论更加直观、生动、形象地在学生群体中传播,让学生感受到党的创新理论就在身边。

机制育人。建立高效的激励机制。学校根据教师和学生阶段性主导需求和个人特质的差异性,分群体、分阶段、分学科为教师和学生设置合理适当的激励目标,用激励目标的牵引作用促使教师提升思想政治工作协同育人的主动性。建立鲜明的评价机制。评价基于学生日常出勤、随堂测试、期末考试、技能考核等,精细考量、个性设置学生各项评价指标,构筑科学、客观、精准、个性的思想政治工作协同育人准备性评价体系。建立有利的保障机制。建立学校、家庭、社会等主体共同参与的协同育人制度,充分发挥共青团、学生会等协同育人的内部供给力量,定期召开主题会议,组织工作交流和参观学习,加强校内各类育人群体之间的紧密配合,打造全员育人矩阵,激活协同育人路径。

(作者单位:衡水卫生学校)

标签:

上一篇:

下一篇:

X 关闭

X 关闭